全屏 潜山县街道地图 潜山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安徽省地图安庆市地图安庆潜山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安庆地图 辖区: 【迎江地图 | 大观地图 | 宜秀地图 | 桐城地图 | 怀宁地图 | 枞阳地图 | 潜山地图 | 太湖地图 | 宿松地图 | 望江地图 | 岳西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潜山县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潜山县地图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总面积1686平方千米。潜山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这里系皖国封地,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潜山县山川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等景区。古皖文化内蕴丰厚,有许多名城以及著名人物出生于此。
中文名称: 潜山县
行政区类别: 安徽省安庆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 梅城镇等
政府驻地: 梅城镇
电话区号: 0556
邮政区码: 2463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南部
面积: 1686平方公里
人口: 58.3万
气候条件: 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古南岳天柱山
车牌代码: 皖H
身份证代码: 340824

目录[隐藏]

基本概况
地理环境
气候
区位优势
交通
行政区划
历史渊源
建制沿革
潜山名人
人文景观
  1.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2. 山谷寺(三祖寺)
  3. 舒王亭
  4. 胭脂井
  5. 万涧古戏楼
  6. 孔雀东南飞
  7. 石牛古洞
  8.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
名优特产
  1. 舒席(舒州之席)
  2. 天柱剑毫
  3. 瓜蒌
自然资源
  1. 金红石砂矿
  2. 铁砂
  3. 药材
经济
旅游资源
  1. 潜山县天柱山景区
  2. 潜山县金紫山景区
潜山国家公园
  1. 探园读绿
  2. 登高拾趣
天柱山


  

基本概况

  潜山县,县级行政单位,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安庆市的西北部,面积1686平方公里,人口57万人,辖16个乡镇。
  早在春秋时期,这里系皖国封地,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今日的 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向间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年,堪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潜山县山川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的古南岳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为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同时还拥有张恨水陈列馆、太平古塔、摩崖石刻、薛家岗遗址等人文景观。
  物产丰富,拥有天柱剑毫、舒席、汉皮纸、书画纸、茯苓、天麻、厚朴、雪湖藕等名优特产,以及大理石、花岗天柱山石、瓷土水晶、云母、金红石、石英石等极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古皖文化内蕴丰厚。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潜山安徽龟化石和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使潜山被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以“薛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的40多处遗址表明了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潜山境内。历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留下了许多赞美潜山山水的诗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他们大量的珍贵题刻。如此丰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东汉方士、大魔术家左慈、三国时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现代的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当代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红星韩再芬等,都是潜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潜山县城距安庆港口和民航机场57公里,105、318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县城有十一万伏变电所,电力充裕。潜山水厂日供水能力1.5万吨,5万吨水厂正在扩建之中。通讯实现了市活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开通了移动电话。县城的彭岭工业区属中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和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潜山县开发区正在发展,前景无限。
  潜山县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县。

地理环境

  潜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皖河上游,县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4'--116°41'、北纬30°27--31°04'之间,总面积 1686.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36.03万亩,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面积9.2万亩,素称“七山一水二分田”。

气候

  县境位于委风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多年平均气温16.2℃。

区位优势

  潜山地处皖西南中心,扼大别山咽喉,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古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交通

  县城距天柱山机场和长江水运码头50公里,105国道(北京-珠海)、318国道(上海-新疆聂拉木)和沪蓉高速、合九铁路、东香高速(东营-香港)贯穿全境,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空中运输立体交通网络。距周边的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大省会城市均在3小时交通圈内。
  

行政区划

  下辖
  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潜山经济开发区
  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安徽省天柱山旅游度假区
  16个乡镇:
  
梅城镇 王河镇 天柱山镇 黄泥镇 黄柏镇 黄铺镇 水吼镇 余井镇
源潭镇 槎水镇 官庄镇 痘姆乡 油坝乡 五庙乡 塔畈乡 龙潭乡

历史渊源

  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 地,皖城遂成为兵争的重镇。唐时,潜山县曾为舒州治所。明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九十年代,地市合并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

建制沿革

  元至[1]治三年(1323年),划出原怀宁县的清朝、玉照2乡,另置潜山县。不久,因战乱被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于旧地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仁,设县治于原怀宁城旧址,即今日的潜山县城。
  元时改府为路。潜山县最初建置时,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总管府。
  明太祖辛丑年(1361年),改安庆路为宁江府。壬寅年(1362年),又恢复安庆府,直隶于南京。
  清沿用安庆府旧称。顺治二年(1645年),划属江南省,十八年(1661年),置江南左布政使司以辖之。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正式设置安徽省。 尔后,县的全称则为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
  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安庆道以辖之。民国17年,废安庆道,潜山县又一度直属于安徽省。自民国21年直至县境解放之时,潜山县先后受辖于安徽省第一行政区或安庆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改第一行政区为安庆专区)。1949年4月至建国后的1952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尔后1971年3月,改称安徽省安庆专区潜山县;又后,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潜山县相沿隶属之,至今未变。

潜山名人

  1、伯益——南岳大帝、大禹治水的得力助手、古皖国的建立者
  2、皖公——安徽之祖、春秋时期皖国的仁慈君主、皖山皖水皖地皖人皖城、安徽简称“皖”的由来
  3、焦仲卿——乐府双璧之一《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著名的情种
  4、左慈——道教丹鼎派创始人、中国最早的炼丹者、世界化学之父、葛玄之师
  5、大乔——三国美女、孙策之妻
  6、小乔——三国美女、周瑜之妻
  7、王藩——三国吴国著名才子、文学家、科学家、数学家
  8、宝志禅师——著名禅师、三祖寺的开创者(生于甘肃兰州、修行、参禅、圆寂于天柱山)
  9、僧璨——中华佛教禅宗三祖、禅宗法典《信心铭》的作者
  10、曹松——晚唐著名诗人,著有《曹梦征诗集》,留有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
  11、王珪——宋朝宰相、文学家、名相王安石的举荐者
  12、董永——“中国五大民间传说”之一、黄梅戏经典——《天仙配》男主人公、著名孝子
  13、李公麟——宋朝第一画家、《五马图》的作者
  14、刘源——护地大王、民族英雄、在天柱山抗击蒙古军侵略达十八年
  15、刘若宰——明末著名状元、《金瓶梅》的修订者
  16、朱书——桐城派代表作家、皖江文化首倡者
  17、程长庚——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伶圣、四大徽班大老板
  18、余三胜——著名徽剧、京剧演员、京剧“三鼎甲”之一
  19、程继仙——著名京剧演员、程长庚之孙
  20、余叔岩——著名京剧演员、余三胜之孙、“余派”创始人
  21、洪海波——早期黄梅戏戏班中文化最高的艺人、最早用文字、书籍记录黄梅戏剧目、台词
  22、张恨水——民国第一写手、中国最高产的作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通俗章回体小说大家
  23、夏菊花——新中国杂技皇后、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第五届副主席
  24、余英时——著名学者、人文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学大师钱穆弟子
  25、韩再芬——黄梅戏第三代代表人物、当代黄梅戏领军人物
  26、胡之璧——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物工程重点研究室主任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27、范光陵——三冠才子、中华电脑之父、企业管理大师、世界桂冠诗人、文理全才、百科全书式人物、著名爱国人士
  28、朱 翌——宋朝著名词人、学富五车,著有《潜山集》3卷、《潜山诗余》1卷、《猗觉寮杂记》2卷、《朱翌集》45卷。
  29、何尚之——南北朝刘宋宰相、深通玄学义理的名士、虔诚的佛教信徒
  30、何求、何点、何胤三兄弟居士——人称“何氏三高”,何尚之之孙,南北朝著名的隐士,淡泊名利、隐居山林、一心向佛,对佛学及儒家经典有深度的研究,著作甚丰
  31、何冲——东晋著名宰相、美容英姿、才高八斗、为人正直敢言、虔诚的佛教信徒
  32、何法倪——东晋穆帝司马聃皇后、史称“穆章皇后”
  33、何敬容——南朝齐长城公主驸马、南朝梁宰相、提倡务实之风
  34、余大化——原名九龙,字鉴民。安徽潜山人,中共潜山特支书记,12月8日被害于潜山东西辕门。临刑前他奋笔疾书“撒手空归,这回不算”八个大字,高呼“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

人文景观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80年代初,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旧《潜山县志》记载“清溪两岸、环壁刻唐,宋人诗,使之无隙石”,此处石刻密集、显眼,具有文学艺术和观赏价值。多为载于史籍经传的名人所留。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 人的作品。其中最为称道的,是王安石与黄庭坚的四幅真手迹。

山谷寺(三祖寺)

  山谷寺始建于梁武帝时,为高僧宝志禅师首创。相传:南朝梁时,白鹤道人、宝志和尚两人都想在此建道场,梁武帝命他两各施法宝识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鹤,和尚抛锡杖,鹤飞在前,将落地时被锡杖飞来声所惊,止于他处,锡杖卓立此地,宝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萧衍赐名为山谷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驻锡,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三代祖师僧璨禅师在此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后人又称为三祖寺。现今寺门上高悬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山谷寺”匾额。 寺院内觉寂塔俗称三祖塔,建于唐玄宗时,塔下藏三祖舍利百粒,代宗大历七年,赐号曰觉寂,塔高六丈,七层八面,结构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北有石级可登,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有四门相对,两虚两实,虚实分设。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1984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中国古塔》科教影片,曾来潜山拍下了觉寂塔的雄姿。

舒王亭

  即“潜阳十景”之一的“舒台夜月”,故址在潜山城内东南隅天宁赛上,舒王台环境十分清幽雅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间,每夜必登此台读书,兴浓时竞通宵达旦。夜深人静,高台秉烛,浑如月挂中天,后人诗云:“荆公读书处,夜月生辉光。台高月皎洁,清影照回廊。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

胭脂井

  位于县城东郊的潘铺乡,相传汉末、太尉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是远近闻名的绝代佳人。两女每日在井旁照影梳妆,逾年历岁,井水渐为胭脂染红,故称“胭脂井”。后世,井中脂粉香味,仍依稀可闻。井栏石上,犹刻有“建康元年干月”字样,虽是字迹模糊,却是历史的见证。

万涧古戏楼

  天柱山西北面的龙潭乡万涧村,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溪流飞瀑,相映成趣,环境幽雅。该村杨氏宗祠内,有座古朴典雅的古戏楼,人们称之为“万涧古戏楼”。它好似镶嵌在天柱山峰岭幽谷间的璀灿明珠。古戏楼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两次重修。今台上除部分木雕及画枋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外,整个戏台尚好。是我县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戏楼,现仍以常接待文艺团体演出。
  戏楼系杨氏宗祠的一部分。杨氏宗祠为三厅两厢,总面积为6千平方米。古戏楼位于前厅,离地面2. 8米。中为正台,左右为副台。正台宽5.5米,台深6米,空间高约为3米,台口有雕花栏杆,面积33平方米。正台侧正中有两扇雕花木门,木门两侧各有一圆形洞门,分别供出场和下场用。两边的副台各40平方米,可供乐队伴奏、演员化妆、更衣等用。楼下正中为大门通道,两边有厢房,可供艺人住宿。戏楼面朝大厅,台前为天井,两侧建有看楼可容纳观众800余人。
  戏楼属亭阁式全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台顶木制藻井,绘以花纹。台前楹柱、横梁、枋板、栏杆、天花、后台木门上均有彩绘雕该。图案有鲤鱼、龙凤、花鸟、禽兽等,栩栩如生。
  戏楼是该地唯一的娱乐场所,自始建竣工起,曾接待过徽调、高腔、弹腔、京剧、黄梅戏等班社和文艺表演团体演出。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重修杨氏宗谱时以及每年民间重大节日,曾请安庆等地名班唱大戏,据传程长庚家班“四箴堂”班在程祥桂的带领下曾到此演出过。现戏楼枋板上墨迹犹存。一些班社演出的剧目及演员姓名依稀可辨。
  该楼是众所周知的徽班故里、黄梅戏之乡——潜山县历史文化的见证。1990年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多次来此拍摄专题片。

孔雀东南飞

  在潜山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迷人的传说,发生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1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潜山县城东门出发,沿梅河西岸向东南行4.5公里,便是焦仲卿的故乡-----焦家畈。焦仲卿为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内一小吏,娶聪明美丽的民女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凶狠的焦母不容兰芝,以种种借口逼迫焦仲卿将刘兰芝休弃,焦、刘二人被迫分离。离别时,两人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于是,兰芝在家兄逼迫再嫁时投水自尽,焦仲卿得此消息,也自缢于庭中树上。后来焦刘两家将二人合葬于华山,墓旁种有松柏、梧桐。树木间枝枝相盖,叶叶相连,常常有鸳鸯鸟飞落其间,仰头相啼,如泣如诉达五更。在今小吏港老街东侧的华山岗上可见新修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人们习惯称之为孔雀坟。
  如今的焦家畈,早已不见当年小吏的踪迹,但从一些老人娓娓的讲述中,从孔雀台、小吏港及一些民间习俗里,仍强烈地感受到人们对焦、刘的怀念,焦刘二人名字早已溶入了这片山川、河流。尽管焦家畈已没有焦家后代,但焦家畈的地名一直保留至今。小吏港也是因焦仲卿曾是府中小吏而得名。孔雀台更是纪念焦、刘二人的建筑。在今小吏港的下街,可见当年孔雀台的遗址。据史料记载,这座孔雀台始建于唐朝末年。初建时为土台,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规模最大时有几十间房屋,占地百余平方米。台为上下二层,砖木结构。台内侧门上有焦仲卿、刘兰芝画像。逢年过节,常有外地名班名角来此演出,唱唱“仰头相对鸣,夜夜达五更”等有关焦仲卿、刘兰芝忠贞爱情的戏文。在焦、刘的故乡习俗里,人们把折磨媳妇的恶婆婆叫焦八叉,把受苦难的媳妇称作苦芝子。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一古老的爱情悲剧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读者,这凄丽的故事曾被改编过越剧、弹腔、黄梅戏等多种剧本,深受人同喜爱。遥想当年,潜山何等繁华。县城为庐江府府治和皖县县治所在地,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今日潜山,在改革开发的新形势下,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城内高楼林立,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孔雀东南飞的故乡正在皖西南崛起。在今城区东南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雕塑-------《孔雀东南飞》。这座造型优美的雕塑,为古老的文明县城增添了艳丽,同时也在向后人诉说着那震撼世人的千古绝唱。
  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最伟大的长篇叙事诗,被誉为“长诗之圣”。我县小市镇的小吏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古镇小吏港,历史上曾名焦吏港、晓市港、小市港,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代就有其址。 小吏港位于皖水中游,距安庆市5 0 公里,抵天柱山风景区8 公里,与潜山县隔河相望。旧时分上街、中街、下街。今称旧时的三街为老街,新建的区域为新街。 古时,小吏港为水运港口,又是官道驿站。设有各种商行、货栈、店堂、饭铺、旅馆、赌场、澡堂、作坊五百余家,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常年人声鼎沸,喧嚣热闹。最具盛名的是竹簟行,上达三江,下抵苏杭,客商云集,把外埠的货物带到小吏港,把小市的特产斑竹簟销往全国各地,日成交额高峰达数万条。
  小吏港遗有大量《孔雀东南飞》遗迹,镇东一华里有一个村庄名刘家山 ,是《孔雀东南飞》女主人公刘兰芝娘家所在地。刘家山有一口古井曰“苦水井”,相传刘兰芝作姑娘时,在此井汲水,井水清澈甘甜,兰芝死后,井水变苦,无法饮用,故称苦水井,后百姓将其填平。古镇西,一河之隔是焦家坂,焦家坂内有一村庄名焦家园,是焦仲卿家所在地。汉时,小吏港、刘家山焦家园同是庐江郡辖地。今小吏港、刘家山属怀宁县,焦家园属潜山县。 小吏港镇东有一山岗,曰花山。“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古时“花”、“华”通用,花山即华山。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在花山上。焦、刘合葬墓,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三十年代初期,墓前还曾有古青砖雕刻的墓碑,每年清明节和腊月都有大批群众到此焚香祭祀。八十年代,怀宁县人民政府对此墓进行了修缮,用大理石制作了墓碑,碑文曰“汉焦仲卿刘兰芝之墓”。 距“孔雀坟”不远有“望雀墩”,墩上原建有“望雀亭”。相传刘兰芝死后,当地人们筑墩建亭,逢年过节,携老带幼,攀墩登亭,祈盼孔雀归来。 . 古镇东有一庙,名“相公庙”,为纪念焦仲卿焦相公所建。有一座桥名“兰芝桥”,为怀念刘兰芝所建。 小吏港还有一个名闻遐迩的古建筑——孔雀台,与南京凤凰台、武汉黄鹤楼并称为“长江流域三大精灵”。“到安庆必登塔,到小市必登台”。孔雀台亦名万年台,相传是焦仲卿、刘兰芝定情的场所,后人为歌颂纪念这一对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男女青年,筑台以示怀念,故而得名。据碑文记载,此台始建于唐末,为一土墩台。元朝在土墩上搭了竹棚,上盖竹簟。明朝永乐年间,台基用石条砌筑,台身是砖木结构。到清朝,则修缮成气势恢宏的古戏台。各行业都在特定的日期,相邀戏班在孔雀台演出,少则几日,多则十天半月,这也是小吏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孔雀台四周有一组古建筑群,台右是振风亭,又名化纸亭、字纸亭,系砖砌五层宝塔,塔心是焚烧字纸的场所。小吏港遗风,凡写有文字的纸张,不可随意扔,街道上有专人拾起丢弃的字纸,虔诚地送到字纸亭焚烧,表现出当时人民对文字的尊重和敬仰。遗憾的是“孔雀台”及周围古建筑毁于“文革”期间。 距小吏港东一华里地,是著名的新石器遗址“王家山遗址”。距小吏港北三华里地植有著名的“乾隆牡丹”,年代久远,花盘硕大,最著特色的是一株枝上盛开几种不同颜色的花,每年牡丹盛开之时,观赏游客数以万计。 
  目前,当地政府和人民正抓紧恢复《孔雀东南飞》遗迹原貌,旅游部门将小吏港列为安庆——天柱山旅游线路中一个旅游景区。不久的将来,《孔雀东南飞》将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成为皖西南又一亮丽的旅游景点。

石牛古洞

  街北头山各溪涧中,有如牛的大石两处,此处不仅风景优美,尤以虎壁石刻的繁密,古老、名家手迹居多而驰名远近,石刻数量近300方,内有李翱 、李德修等唐代名家和王安石、黄庭坚、李师中等宋代名家的真手迹,这个古洞是考证历史学习书示,研究石刻艺术。观赏吟哦古诗词的绝好处所。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即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位于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的河镇乡利华村与水岗村交界处。该处已出土的一千多件古文物(详见出土文物概况介绍),可供参观凭吊,对研究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理想场所。
  该遗址坐落在潜河边上,高出附近农田3-7米,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约有六万多平方米。在已经开挖过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们从土质结构上可以看到五个自然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宋文化层,第三层为殷商文化层,第四、五层为新石器文化层。从四、五层叠压关系和随葬品的组合变化来看,新石器时期的潜山人,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渐走向定居,并且创造了相当进步的生活、生产用具。
  这里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在此定居,既便于饮水、耕作、养殖,也便于上山避灾。这一具有独特环境的定居点,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命名为“薛家岗文化”,被安徽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为我国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和生产活动之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在潜山县城内的天宁寨,亦发现了一处新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在五六千年前,己有另外一个氏族,在潜山定居了。
  从已经出土的一千多件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来看,其石器大都经过通体精磨,刃部非常锋利。有一把石挫,光泽晶莹,可以照见人影。尤其是石刀,有一、三、五、七、九等奇数刀孔,更属国内罕见。石器有盆、碗、壶、杯等,大都为当时人民的生活用品。陶器尤为精美,有泥质和夹砂两种,外表为素面磨光,少数有弦纹、刻划纹、针刺纹、堆纹等。折腹壶、鸡冠耳手碗等,形式多样,制作甚为精细。
  在这些陶器中,还有数十个球,小的中空有丸,摇之叮哨作响,大球镂有十四个对称圆孔,内有七个小丸,亦摇之有声。这些珍贵的陶器,告诉了人们,早期的潜山人已经掌握了很高的制陶技艺。出土的玉器多为装饰品。有玲成剔透的玉环、玉管、玉琼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器物中,以孔眼石刀上的红色花果图案最具有代表性。它构图严谨、线条匀称,布局优美,是薛岗氏族特有的器物。
  在第三层中出土了许多具有殷商时代特征的青铜器,如箭镰等,为研究安徽省及长江北岸青铜器文化造型艺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致于唐、宋时期的文物就更多了,有唐朝的砖、瓦、当,宋代的瓶、碗、纺锤等许多生活用品,这说明此时的潜山人己具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技能,这些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经过整理分类,有的放在省博物馆保存,有的在潜山文物所陈列室内展出,供游人参观。

名优特产

舒席(舒州之席)

  舒席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白居易有诗赞:“日高犹掩水窗眼,枕罩清凉八月天”。舒州竹席在明代已斐声海内外,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洋赛会上获头奖,民国19年(1930年)巴拿马博览会又夺名牌,现中国革命博物馆里珍藏有编龙凤呈祥、天安门图案的珍品舒席。改革开放以后,舒席品种更多,从床席发展到精屏、壁席、榻榻米和精巧的艺术竹编,且有大量出口。

天柱剑毫

  天柱山茶在唐代就很出名,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爱饮此茶,“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谓之曰:到彼即日,天柱茶可想数斛”,天柱剑毫最为天柱山之极品,开汤春绿明亮,旗抢挺直,深身白毫,甘香馨馥。

瓜蒌

   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自然资源

金红石砂矿

   属第四纪砂矿,未开采,有矿点3处、储量近2万吨,是迄今所知的全国仅有的几个金红石砂矿中储量较大的矿点之一,矿层位于粘土下部的砂砾层和砂层之间,矿体比较规则、稳定,平均厚度1.68米。

铁砂

   隐匿于大别山群岩中,蕴藏量计1891吨,以大沙河为最,另外,还含有独居石、石榴子石、辉石、橄榄石、白云母、自然金等矿物。

药材

  潜山县为安徽省十大药材基地之一,生长着厚朴、瓜蒌、灵芝、贝母、百合、白术、茯苓等几百种中草药。潜厚朴以皮、花入药,载入《本草纲木》、天柱灵芝、菌盖有晕圈,品质上乘。

经济

  潜山不仅是一方文化的厚土,一方旅游的胜地,也是一方蕴含潜力、充满希望的热土。近年来,潜山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商气、人气日趋兴旺,外向型经济较为活跃。2002年11月19日批准成立的省级潜山经济开发区和2008年11月4日批准成立的省级天柱山旅游度假区,是该县工业和三产发展的主平台。开发区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截止目前已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00多个,先后吸引海南卫康、广东精科、福建吉诺、浙江嘉宜等知名企业入区发展,区内全力集团系国家大型企业。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已建成国家网球训练基地、天柱第一城和皖镇等超亿元的旅游大项目,中国全力集团投资8亿元的温泉度假中心项目入区建设,雨润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雨润国际商务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
  目前,潜山县正积极抢抓中部崛起、沿海产业递度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追赶跨越、崛起争先”主题,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大开放战略,大力开展“园区建设突破年”、“招商引资推进年”和“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努力培植大产业、夯实大平台、实施大投入、推进大建设、优化大环境,促进大和谐,推动潜山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旅游资源

潜山县天柱山景区

  天柱山景区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方圆333平方公里‘以雄峰、奇石、名崖、异洞、涧瀑、云海而令人心醉神迷。历史上的汉武帝、李白、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等众多名人都游历过天柱山,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诗篇和手迹。白鹤道人、宝芝和寺斗法的传说及佛教禅宗三祖、道家高人左慈修炼遗迹、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文明的见证——薛家岗文化遗址、《孔雀东南飞》主人公合葬的孔雀坟、王安石秉烛夜读的蜀王台、大乔小乔化妆的胭脂井以及生于潜山的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京剧鼻祖程长庚、杂技皇后夏菊花等的故居遗址都使人留连忘返。

潜山县金紫山景区

  该景区位于潜山县北部的官庄镇,地处东经116°12—116°25,北纬30°53—31°41 ,与岳西县枯井园自然保护区和舒城县万佛山森林公园毗连。公园是以潜山县国有驼岭 林场为依托,分为香山、双峰、平阳河三个游览区和疗 养度假区,生产经营区、管理服务区,总面积40.73平方公里。金紫山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以及秀丽的季 相风景线,春天,花的海洋;夏天,绿茵如毯;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天设地造的山林美景,体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神韵,清新 的空气,甘甜的泉水,怡人的气候,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金紫山属大别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山地,峰峦叠嶂,群山苍莽 ,主峰猪头尖海拔高1539米,为潜山第一高峰,挺拔险峻,主要胜景有12处,即一线岗,双虹岩、气楼瓶、天鼓墩、金鸡门、凤冠石、延寿关 、渡山桥、摩星石、筛月潭、仙女崖,还有自然天成的金紫初雪、登峰拜佛、双龟追日、二仙朝佛、神龙石、狮王石、海狮石、老君座、以及 与植被恋情的松涛岭、石树缘、栎树坡、蝶恋八仙等,主景区香山景区有白鹤洞、狮子眼、白龙井、王河沟,这里四周森林茂密,只见三峰并 立,中天一柱直接云霄,顶峰有数尺高的石香炉,雨后登顶,可俯视长江日出,夕阳映照,云海漂缈,紫气氤氲。公园植被属常绿阔叶混交林 类型,原生植被种类多,主峰一带分布有茅栗、化香、白栎、枫香、山槐、胡枝子等次生落叶阔叶林,还有人工营造的黄山松、杉木和少量的 马尾松、毛竹、茶叶、杜仲、板栗等。

潜山国家公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咸宁市温泉南部、淦河月亮湾南岸的潜山,自唐代就已负盛名,海拔不过296米,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却成了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科普教育的大观园、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品种园、市民游客锻炼休闲的游乐园。地低不掩其品高,体小不妨其气大,登山临境,稽古观今,才觉得其间人文积淀厚重,自然景观独特,有胜迹可寻,有绿意可品,有浓浓的山野情趣可拣拾珍藏。
  潜山拾遗
  潜山属幕阜山余脉,山势东高西低,连绵起伏,如同一面绿色的大旗迎风招展。山上绿树参天,浓荫铺地,山下淦河盘曲,温泉沸波。相传此地古时潜有贤才佳人,乃得名潜山。潜山北方的低丘地带,有一座与之呼应的浮山,高不过数十米。低山称“浮”,高山称“潜”,个中缘由今已难辨,但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之奥义。查史料,访野老,潜入潜山,探微拾遗,就会发现绿色的面孔之下,还掩藏有不少美丽传说、人文胜迹,“三台八景”便是其中的精华。“三台”,即观音台、梳妆台、读书台;“八景”,即书台夜月、丹灶晴岚、温泉沸波、石洪飞渡、苹溪烟雨、瀑布腾声、龙潭柳色、狗井松涛。略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三台八景”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个文化秘密:儒释道三教同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 潜山最著名的人文遗迹,当属南坡的潜山寺。潜山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到明代,寺庙已发展到九重十三殿,气势恢宏,香火鼎盛,而且受到朱氏皇族的眷顾。据清康熙八年《咸宁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新安王施千佛袈裟一件,该物近观无佛,远视有佛。十年,施银字《金刚经》一摺;二十年,施金字《金刚经》一摺,迄今百年,纸响如铜。又捐降魔杼一系,九换铜所造,今犹存。”新安王,即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周王朱[木肃]的第三子朱有熹,后因故被废。与佛教有关的传说有:当年观音大士来潜山观景,常常端坐在山顶一块巨石上,欣赏温泉地区的旖旎风光,那块石头便被称作“观音台”。观音台前,另一块平整如镜的石头,传说是观音菩萨对镜梳妆的地方,因而称之为“梳妆台”。
  明末重道教,潜山寺一度被改为潜山观,道人们在此烧丹炼汞;康熙后,恢复为寺。主峰下的葛仙岩,就是道教遗迹,人称“潜岩丹灶”。据《咸宁县志》载:“葛仙岩,在潜山腰,传说为葛洪炼丹之所。”葛洪是晋代道士,据说后来得道成仙,人称葛仙。相传他与鲍姑云游江南,见这里“山生瑞草,地长灵芝”,便与鲍姑留在这里结庐布道,烧汞炼丹。天长日久,八卦炉将地下水烧热了,热水从石罅中冒了出来,便是温泉,后来成了八景之一的“温泉沸波”。至今,潜山葛仙岩下一片砖石瓦砾,依稀可见当年的建筑遗迹。据说,这里曾建有道观,前来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的八月二十日葛仙寿诞日,香客蜂拥,达到高峰。著名的温泉沿潜山脚下淦河月亮湾段(淦河由此以上古称苹溪)分布,大小泉眼十五六处,水温一般为48—50℃,最高可达54℃,水中富含硫磺、磷、矾等多种矿化物及有医疗价值的氡气,“汤可瀹鸡,疮疡浴愈。”许多游人慕名而来,以一沐温泉为快。“八景”中的石洪飞渡、苹溪烟雨、瀑布腾声、龙潭柳色,也都集中在这一河段,只是由于时代变迁和人为原因,这些景观的特征已不明显了。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儒了。由于潜山寺规模宏大,屋宇较多,宋代,地方士绅看中了这块宝地,辟黉学于东厢,宾名儒于西席,使之成为本县莘莘学子攻读之处。北宋明道年 间,县人冯京在此面壁多年,后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官至宰相,先后娶晏殊、富弼之女为妻,留下了“三魁天下儒,两娶宰相女”的佳话。北宋工部尚书刘维,清代隐士李玉,早年都就读寺中,在潜山面壁攻读后,或摘取科名,步入仕途;或隐遁山林,高尚其志。于是,后世将其视为人文荟萃、钟灵毓秀之所。
  少年冯京在潜山的一些逸事,被后世传为美谈。当年他晨读时坐过的石台,被称作“读书台”;他打狗作赋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冯京和同窗将潜山寺方丈慧醒禅师养的一只大黑狗杀死烹食后,慧醒禅师查出是冯京所为,一气之下告到了县衙。县官把冯京请到大堂对质,冯京并不否认。县官道:“儒门学子,偷鸡摸狗,岂不有辱斯文?”冯京答道:“佛心不诚,诵经何益?僧为不净,狗亦当偷!”县官听出了冯京话中有话,便有意回护,想给他俩一个台阶下。于是提出以文会友的建议,将二人请到后堂,以打狗为题,命冯京作赋一篇。冯京当即铺纸濡墨,援笔为文:
  “天宇无云,意素娥之可睹;金波出海,觉婺女之微明。骤闻梆敲月下,又听犬吠门前。佛心不诚,诵经何益?僧为不净,狗亦当偷!饭团引来,敢效续貂之尾;索绹牵去,犹回顾盼之头。以无厚之刃,入有间之躯,与切泥而不别,将委土以何殊!香风缕缕,饮清澜之淡淡;热气腾腾,噎素浪之汤汤……”
  赋毕呈上,县官见其文笔酣畅,字迹清丽,不禁拍案称好。于是三人把酒言欢,结为忘年之交。当年冯京与同窗杀狗洗肉的水井,被称为“打狗井”。“读书台”和“打狗井”两处旧址,分别被后世文人援风引月,命名为“书台夜月”、“狗井松涛”。
  登上潜山,令人生思古之幽情,励进取之壮志。从潜山走出去的冯京,一生内治州府,外安羌夷,民被其泽,君信其忠,不屈节于权门,不俯首于时议,律己奉公,忠于职守,其节操永垂后范,对咸宁历代官宦、士人影响甚深。凡应举之士,履新之官,都要先来此山拜谒。清光绪八年《咸宁县志》载:“明代,乡人筑精舍于寺右,置冯京像于其中。里人周鼎文又塑像建龛,买田立碑,邑诸生唐以渊为之作记刊碑,碑现存。”清代,县人又将精舍改为“三元庙”,冯京被奉作神明供奉。清代咸宁知县陈业焕曾留有《潜山寺怀古》诗:“我过潜山寺,登堂拜昔贤。科名魁两宋,道貌肃千年。古柏亭亭立,温泉曲曲旋。闲寻读书处,石上满寒烟。”
  潜山寺香火断续,屡兴屡废。清代所建的“三元庙”,到民国时期,已是断壁残垣,仅存二重庙宇一幢,不久也被毁了。潜山寺内,原有不少碑刻,县志《古迹》载:“潜山,……宋冯京读书其上,著有《潜山碑》。”还有冯京撰的《唐李侯记》、唐以渊撰的《冯三元精舍碑》,1958年,都被移作“五有”(指大跃进时的公共食堂、猪圈、牛栏、厕所、粪池)建设了。90年代,村民募集资金,建了一座“潜山古寺”,但规模、格调均大不如前。
  隐藏在绿色外表之下的潜山,原来是一个融儒、佛、道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大观园。郁郁潜山往迹多,是该好好挖掘整理一番了。

探园读绿

  天地多情,春风有意,古老的潜山重新焕发了青春,它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先后被辟为风景区、森林公园。出于探源索隐的兴趣,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森林公园前身为咸宁地区潜山试验林场。这里最早设立的机构,是1966年8月在潜山北麓成立的咸宁地区林业科技推广站,1972年在其基础上成立了林科所, 1999年又加挂“湖北省林科院咸宁竹类科学研究所”的牌子。其次是1966年10月成立的国营咸宁县潜山林场。1984年7月,国营林场移交咸宁地区林科所办试验林场。第三家便是1979年1月1日自贺胜桥迁来的咸宁地区林木种苗场。这些机构,经历了一个由经营用材林为主逐步过渡到科研、保护与生产相结合过程。从1986年起,加大了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配套建成了林业招待所、花协招待所和麦笠山花卉观赏园等,逐步向森林公园的方向发展。
  应该感谢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播绿者,在这里,他们以山为纸,匠心独运,濡墨泼彩,点碧铺翠,尽情抒写着绿色的诗章:竹类品种园、桂花品种园、树木引种驯化园……一块块绿色的园林,为良种培育、树木生理生化生态适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宣传普及林业科学知识的作用,成为既有科学内涵、又具园林景观的科研、科普教育基地。留连园中,这些美得令人心跳、令人窒息的绿色诗章,总是引得我们这些探访者不止一次地细细品读,慢慢咀嚼:
  竹种园葱绿如诗。自上世纪70年代末建园以来,咸宁市林科所在这40多亩园地里开展了竹类优良品种的选择、地理种源试验、丰产技术研究等工作。2000年开始扩建,2003年竹文化节前,修建了古色古香的园门,门上大书“百竹苑”。咸宁市是华中著名的竹子之乡,本地自然分布有刚竹属、箬竹属、苦竹属、慈竹属的一些竹种,在生产科研中,又引进了刺竹属、方竹属、倭竹属、单竹属、茶秆竹属、亦竹属等竹种。现在,园内计有竹类品种130余种,它们和谐相处,各显风姿,或丛态秀美,或秆形别致,或秆色奇特,或叶色秾丽。孝顺竹黄秆绿纹,文雅娟秀;凤尾竹株丛密集,飘逸潇洒;粉单竹通身粉白,犹如冰清玉洁的少女;佛肚竹节间鼓胀,好似大腹便便的罗汉。这些绿意盎然的竹子合抱成丛,交织成荫,在风中雨际见趣味,于明月雪时显精神,其卓越风姿、清雅风格和刚直气节,成为文人墨客吟咏不辍的永恒主题。
  树木园贮绿藏娇。1984年,原国家林业部在这里投资建设亚热带引种驯化示范林基地,全称“中国亚热带树木引种驯化园”。在这550多亩绿地里,引种栽培了树种392种,成为鄂南树木种质资源库。珍稀树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水杉、秃杉、南方红豆杉等,二级保护树种金钱松、马褂木(鹅掌楸)、银杏等。徜徉林海,这些海底奇珍惹得游人兴趣倍增,指指点点。这里的绿叶,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缤纷错落;这里的树形,其干其花,其果其叶,百态千姿。尤其是那些背井离乡、远嫁异地的闺秀,对故土的刻骨相思,使她们改变了模样,表现出许多与原产地不同的形态,吸引了很多学者、科研工作者前来探视。这些探访者既同情她们远离故土的境遇,又为它们在异地有一个好的归属而感到欣慰。
  桂花园墨绿凝香。咸宁是全国著名的“桂花之乡”,植桂历史悠久,桂花品种繁多。1988年,林科所开始桂花品种选优工作。1988年4月到1990年11月,科技人员先后对原咸宁市桂花、高赛、古田、花纹、温泉,蒲圻市的随阳、黄沙,崇阳县的金沙等地的桂花进行普查,基本摸清了咸宁地区的桂花品种类型。1991年9月,他们又对四川新都县的桂花品种类型进行了调查,搜集了咸宁尚缺的品种。科技人员将普查中搜集的32个品号枝条进行嫁接,繁殖桂树苗8000余株,建立了桂花品种园和采穗园,使优良品种选育有了丰富的基因材料。他们从利用桂花的角度,选出单纯采花型、采花观赏兼用型、观赏型3种类型的培育驯化,并选出了5个树型美观、花色鲜艳、开花期长、花后结果的品种。鉴于当时桂花尚以采花为主,建立了丰产稳产试验园,对桂花产区群众喜爱、产花多、花香浓、保鲜期长的“木花”、“麦穗花”两个品种进行改进,引植到示范园中,为改造低产桂园提供技术和种苗。如今,桂花品种园面积已达30余亩,集中了桂花四大系列中的32个品种,其中,金桂类24个,银桂类2个,丹桂类3个,四季桂类3个,其中柳叶丹桂等品种为咸宁特有的品种。桂树墨绿团团,叶子绿中泛亮,在月光下熠熠生辉。每到金秋时节,桂花遍地开放,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为了这个美丽温馨的时刻,她们准备了整整一个冬夏。
  这些蓬勃的绿色诗行,发表在一块绿色的园地上。潜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年均气温16℃,年降雨量1700mm,年日照时数1234·6小时,无霜期26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林地土壤主要是黄红壤,土层肥厚,土质疏松。公园内珍稀名贵树种不少,国家一级保护树种5种,二级保护树种17种,省级保护树种17种;林下灌草丛生,四时杂花满树。森林公园里生活着野生动物85种,其中兽类9种,爬行类7种,两栖类9种,鸟类6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小灵猫、虎尾蛙、白鹇、雕鸮、领角鸮、草鸮、鹰鸮、短耳鸮、蓝翅八色鸫等10种,省级保护动物多达50种。优越的气候地理环境、良好的植被、多样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创造了条件。1992年,湖北省林业厅批复成立“潜山森林公园”;1996年,原国家林业部批复成立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建园以来,始终贯彻“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方针,坚持科技、生态、旅游相结合稳步建设发展。
  探访潜山的园中之园,寻绎森林公园的历史,那浓浓绿意,郁郁诗情,早已不由自主地流入心间,凝注笔端。

登高拾趣

  “翁之乐在山林也”。山林之乐,乐在人文荟萃,乐在绿意葱茏,乐在人与自然的亲密和谐。潜山森林公园小气候特征明显,夏季林内气温要比林外低2—3℃,干燥季节林内空气湿度明显高于林外,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建设者们的多年经营,使它形成了园中有园、林间有林、山外有山的特色,造就了浓郁的森林气息、幽静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生态景观。由于它地处市区,代替了城市公园的功能,成了温泉市民早晚锻炼假日休闲的乐园,每天前来晨练、爬山、散步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同时,山麓宾馆集中、温泉水滑,使得它也成为一个外来游客览胜游憩的旅游驿站。
  进入森林公园大门,沿园内公路迤逦而上,依次可见前文所述的树木引种驯化园、桂花品种园、竹类品种园,半山上还有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纪念园——桂竹园。桂竹园建在楠竹窝上方的一片坡地上,建成于2003年10月,面积约20亩,平面布局为草书“园”字。桂竹园入口处,立着一块巨石,正面刻着中国林科院江泽慧院长题写的“桂竹园”3个大字,园内以金桂、银桂、丹桂、月桂为单位,分4个区,栽植青皮竹、孝顺竹、粉单竹136丛,林下植有草皮,一片绿茵。园中竹子是2003年10月出席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的中外嘉宾栽植的。参加植竹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以及湖北省领导,还有国际竹藤组织官员及其19个成员国的外交官员,包括缅甸、马达加斯加、孟加拉等国驻华大使(公使)。每丛竹子旁均树有石碑,碑上镌刻着植竹者的姓名,以留下永久纪念。如今,桂、竹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沿坡拾级而上,到达坡顶,是一处休憩的亭子,亭中小坐,颇能领略“竹影横斜、桂香浮动”的意趣。
  沿公路继续上行,可以观赏森林公园里的各种人工林,以及保存完好的原生植被景观——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公园内各类森林面积9583亩,森林覆盖率达95·6%。楠竹林、槠栲林、金钱松林、杉木林呈块状分布,“林间林”的特色非常明显。楠竹林位于桂竹园下方、百竹苑上方,本是实验林场的丰产试验竹园,竹子以纯、齐、密、大著称。60多亩竹园里万竹相连,幽径深深,俗称“楠竹窝”,又名“小竹海”。2003年,林业部门在楠竹窝、桂竹园、百竹苑等以竹为景观的园地,新建了百尺竿头、胸有成竹、孟宗求笋、湘妃望夫等与竹子有关的雕塑。槠栲林位于潜山南坡, 为面积250多亩的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地带性原生顶级植物群落,主要树种为苦槠、青栲,杂有少量枫香、化香。这片槠栲林基本保持了原生态,树木高大多姿,树冠遮天蔽日,林下杂灌极少。林间小坐,可以静观近景,可以默思远人,得吟咏之闲,享静谧之趣。东坡泉山宾馆后的山坳里,20多亩金钱松连片成林,树形高大,树干端直,初春叶色嫩绿,入秋转呈金黄,叶落林地,松软如毯。园内还有苍劲挺拔的马尾松林、整齐高大的人工杉木林和樟木林,其间藤萝络绎,鸟雀穿行。蹀躞林间,清脆的鸟鸣如同露珠滚落,伸手可掬;偶有狐兔探头探脑,乍闻人声,便销形遁迹。
  游兴若浓,可直上潜山顶峰——虎头峰。这里,高耸的电视塔直刺霄汉,放眼北望,
  园林城市尽收眼底,淦河萦曲柔若飘带。我辈终日蜗居一隅、案牍劳形者,此刻便觉天空海阔,心旷神怡。最高海拔296米处,便是有名的老虎岩。老虎岩形若猛虎,山风吹过,声如虎啸。陡峭处达数十米,年少者将其视为理想的攀岩之所。最顶上那块石头,传说是观音坐观山景的莲座,号称“观音台”。“葛仙岩”又名“潜岩”,位于潜山主峰下檫木林旁的山坳里,20余米长的悬崖峭壁深藏密林之中,犹如潜龙卧虎,岩石上藤蔓络绎,岩缝里杂灌苍翠。在虎头峰上,可望见相距不到1公里的王山寨,此时始知山外有山。王山寨是构成森林公园的另一山体,海拔291·7米,西南坡是一块面积为1600多亩的生态保护小区。潜山与王山寨长相厮守,相看不厌,共同见证沧桑历史,守望绿色家园。
  2003年以来,咸宁市借竹文化节之契机,硬化和新修了旅游主干道,逐步配套有关景观和宾馆、门房、休闲坐椅等设施,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据悉,经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一个集国际会议中心、休闲度假、旅游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型多功能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也将落户在这里。山下,咸宁市正在整合温泉资源,打造“中国温泉谷”。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总体规划》 ,力争通过数年努力,把森林公园建成风景秀丽、个性鲜明、内涵丰富、服务一流的旅游精品。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潜山森林公园将以更迷人的绿、更新鲜的景、更浓郁的山野情趣,令人耳目一新,游兴倍增。

天柱山

  天柱山镇位于安徽省潜山县西北部,毗邻县城。这是一块积淀着千古文明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厚土,秀丽而雄浑的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景观相映生辉。 天柱山镇交通区位优越,东香(东营-------香港)高速公路潜山出入口在境内与105国道、天柱山景区公路相交互通。镇政府驻地距沪蓉高速公路出入口、合九铁路天柱山站车程不到10公里。
  近年来,天柱山镇按照建成宜家、宜业、宜游的省重点中心镇的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的战略,以集镇建设为重点,基础建设为突破口,景点开发为支撑,围绕旅游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工业和第三产业,镇域经济全速提升。
  境内天柱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摩崖石刻、禅宗祖庭、飞瀑流泉、雾潮云海、怪石奇松、阳光沙滩是您休闲的胜地。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